close

 

100 05 19   八德  後壁厝



 



 

中文名稱:

山葡萄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‧英文名稱:

Taiwan Wild Grape,Porcelain Ampelopsis

學名:

Ampelopsis brevipedunculata (Maxim.) Trautv. var. hancei (Planch.) Rehder
Ampelopsis heterophylla (Thunb.) Sieb. & Zucc. var. hancei Planch.
 
Ampelopsis sinica (Miq.) W. T. Wang var. hancei (Pl.) W. T. Wang

科名:

葡萄科(Vitaveae)山葡萄屬(Ampelopsis)

別名:

冷飯藤、大本山葡萄、大葡萄、漢氏山葡萄、耳空仔藤、蛇白蘞、假葡萄、野葡萄、畚箕藤、綠葡萄見毒消、粉藤(海南)、蛇葡萄、小葉蛇葡萄(湖南)、糞苷藤

‧原產地

中國大陸、台灣、韓國、日本
分佈: 台灣全境平野、山區灌叢中。

用途:

1.藥用方面:性味:辛、苦、涼。效用:藤莖:清熱解毒,袪風活絡,止痛止血,散瘀破結,利尿消炎。治風濕關節痛,嘔吐,泄瀉,潰瘍,跌打損傷,瘡瘍腫毒,外傷出血,燒燙傷,腎炎、肝炎。1.山葡萄的根煎汁,可以用來洗滌眼疾及刀傷,另外以根煮雞蛋可以治療耳疾,它那具有毒性的果實則是治療腫毒及惡瘡的良藥。2.果實榨汁,可洗瘡毒。 3.園藝方面:可栽培供觀賞,尤以種成蔭棚最佳。

莖: 木質藤本,枝條粗壯,具皮孔,髓白色,嫩枝被柔毛;具有二叉狀卷鬚。

單葉,互生,具葉柄,柄長 1~6 公分;葉片長 3~12 公分,寬 3~12 公分,紙質,三角狀心形,上部偶為 3~5 淺裂,葉基心形、圓形或近截形,葉尖漸尖或突尖形,葉緣為有小銳尖的粗鋸齒,上面深綠色,光滑,下面稍淡,脈上疏被短柔毛。

花:

花序為聚繖花序,與葉對生;花細小,徑 0.1~0.2 公分,淡綠色;花萼 5 齒裂;花瓣 5 片,鑷合狀排列,長約 0.15 公分,長卵形,早落;花盤直立,全緣;花盤直立,雄蕊 5 枚,短小,與花瓣對生;子房 2 室。春夏開黃綠色小花。

實: 果實為漿果,球形,直徑約 0.4~0.7 公分,最初呈綠白色,其後變淡紫,最終變成碧藍色,表面生斑點,內有種子 1~3 粒。

特性:

多年生蔓性藤本。葉互生,葉片心形或心狀圓形至三角狀卵形,葉緣不缺裂或 3~5 淺裂至深裂,葉背有鏽色絨毛。漿果球形,果實成熟時黑紫色。種子或扦插。光就葉形來看,與一般的食用葡萄相似,但山葡萄的漿果有毒,不可食用。花期 5~8 月。

‧更多資料

http://plant.tesri.gov.tw/plant/  搜尋  漢氏山葡萄
應紹舜 台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五卷 1.山葡萄 p585 840915初版
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 1658山葡萄 p829 國立編譯館主編
邱年永等著
原色野生食用植物圖鑑-P 137 台北南天書局
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
山葡萄 92年10月303頁

文資來源

http://www.hljh.tcc.edu.tw/teach/%E6%A0%A1%E5%9C%92%E6%A4%8D%E7%89%A9/%E5%B1%B1%E8%91%A1%E8%90%84/%E5%B1%B1%E8%91%A1%E8%90%84.htm


 

 另 一種:

 

中文名稱:

小本山葡萄
英文名稱: Taiwan Wild Grape

學名:

Vitis thunbergii Sieb. & Zucc.
Vitis ficifolia Bunge
Vitis thunbergii Sieb. & Zucc. var. thunbergii.
‧科名: 葡萄科 (Vitaceae) 葡萄屬(Vitis)
別名: 細本山葡萄、細葉山葡萄小葉葡萄、小本山葡萄、小號山葡萄、細本葡萄、小山葡萄、小葡萄、山葡萄、蘡奧、山蒲桃、野葡萄藤、煙黑。
原產地 台灣、中國大陸、韓國、日本
分佈: 自生于台灣平地及山麓叢林內之藤本,中高地帶亦偶見之。
用途: 1. 藥用性味:莖葉、根:甘。效用解毒,利尿,袪濕。主治眼疾、風濕、腎虧,亦治肺疾、乳癱、無名踵毒。掘取根部或帶根全草,洗淨,晒乾。2. 食用果肉甜中帶酸,與市售的葡萄相似。3.庭園綠化用:可作為蔭棚或綠籬美化庭園用。
莖: 莖基為木質之藤木,幼枝有稜,幼嫩部份被有紅褐色綿毛;卷鬚與葉對生,上端常捲曲或攀纏他物。

葉:

葉具長柄,紙質,三角狀卵形,3 裂,間呈不顯明之 5 裂,疏粗鋸齒緣,裂片闊卵形,先端銳,基部心形,長與寬均約為 3 公分,表面深綠色,背面具紅褐色綿毛。成熟葉片呈紙質,撕裂時會有類似木質絲網狀物交絡呈現。

花:

早春開花,圓錐花序或聚繖狀穗狀花序,長 5~8 公分,與葉對生;小花軸基部各有苞 1 片;花密生,小形,褐色,各為 5 數;花瓣頂端合生,開花時全體脫落;雄蕊 5 枚,花絲細長。花期 6~8 月。
實: 漿果球形,徑 0.5~0.8 公分,成熟時紫黑色,內藏種子 2~3 粒。構造類似"'巨峰"葡萄,惟果粒較小。果期 9~11 月。

特性:

莖基為木質之藤木,幼枝有稜,幼嫩部份被有紅褐色綿毛。卷鬚單一,先端不分歧。葉具長柄,紙質,三角狀卵形,3 裂,間呈不顯明之 5 裂,疏粗鋸齒緣,裂片闊卵形,先端銳,基部心形,長與寬均約為 3 公分,表面深綠色,背面具紅褐色綿毛。早春開花,圓錐花序或聚繖狀穗狀花序,長 5~8 公分,與葉對生;小花軸基部各有苞 1 片;花密生,小形,褐色,各為 5 數;花瓣頂端合生,開花時全體脫落;雄蕊 5 枚,花絲細長。冬天結果。漿果球形,徑 0.5~0.8 公分,成熟時紫黑色,內藏種子 2~3 粒。
其他: 由於小本山葡萄的生長很慢而且野生品幾已絕種,所以價錢很貴,目前都是人工大量栽培的植物,在效果上,人為的炒作大於其真正的藥用價值。小本山葡萄是葡萄的近親,它的葉子、蔓藤、花序、果串等,都與臺灣出產的「巨峰葡萄」相似,只是較迷你而已!果實可食,所以,在野外如果遇到它,可以利用它來解渴、充飢,它那甜中帶酸的果肉味道,與市售的葡萄相類似。
‧更多資料 p://plant.tesri.gov.tw/plant/ 搜尋 本葡萄
應紹舜 台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五卷 2.細本葡萄 p571 840915初版
邱年永等著
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(5)120細本山葡萄 p140 台北南天書局
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(4)128小本山葡萄 p147 台北南天書局
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 1673葡萄 p837 國立編譯館主編
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
細本山葡萄 92年10月305頁

文資來源

http://www.hljh.tcc.edu.tw/teach/%E6%A0%A1%E5%9C%92%E6%A4%8D%E7%89%A9/%E5%B0%8F%E6%9C%AC%E5%B1%B1%E8%91%A1%E8%90%84/%E5%B0%8F%E6%9C%AC%E5%B1%B1%E8%91%A1%E8%90%84.htm

 




 





 




 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c560k--爾半 的頭像
c560k--爾半

c560k--爾半的部落格

c560k--爾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